旺報【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大陸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提出的「四位一體」總體建設布局中,文化體制改革成為當前大陸黨內及民間熱點,其中,提升文化產業是重點,備受海內外關注。官方新華社《瞭望》周刊報導指出,台灣故宮博物院的經營模式可供大陸文化體制改革借鑑。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召開會議,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相關問題。會中決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六中。屆時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稿。
著重培育市場主體
新華社在發布政治局決定的同時,新華社《瞭望》配發〈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再成高層關注熱點問題〉報導。
報導指出,這一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下列幾大要項: 一要以基層和農村為重點,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三要加強對文化創作的生產引導;四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加快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五要進一步探索努力提高網路的輿論引導能力和水準。
綜觀報導內容,主要是呼籲新一輪的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強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文化權益、區分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以及著重培育市場主體。
要做大、做專、做活
報導引述北京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話說:「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互支撐、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有的事業是公益性的,但並不是純公益性,可以有經營性利益」。
熊澄宇舉例說,台灣故宮博物院,除了門票收入之外,每年的文化產品、印刷品、紀念品等收入,達到了6億多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1億多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也對《瞭望》表示,「我並不認為,除了純粹的市場主體,就只能存在政府供養的文化事業單位。應該動員社會力量,有些圖書館、博物館,是不是可以以民間基金會的形式來做?是不是可以發展非政府的非營利性文化機構?」
關於培育市場主體。張曉明說,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之後,關鍵是要把市場的存量做活,通過市場化機制盤活國有文化企業的存量資源。
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不光涉及轉企改制,還涉及管理體制的突破,要打破條塊分割,推動文化資源在市場上自由流動。
張曉明坦言:文化企業光做大還不夠,還要做專、做活。一方面要推動文化產業存量資源的兼併重組,盤活存量;另一方面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做大增量。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一定要進一步放開准入。
熱門關鍵字: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