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法人認為,新興亞洲各國貿易幾乎都呈現順差,外匯儲備水準也遠高於短債金額,預期在歐債干擾告段落後,仍會是資金最青睞的標的。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陳培文指出,就基本面來看,亞洲貨幣有走強條件,但短期投資人情緒對市場的影響比經濟基本面更大;至於長期美元仍傾向弱勢,一旦干擾逐漸平息,資金仍會湧入較具成長性的新興市場。陳培文指出,新興亞洲在過去幾年的成長,加上亞洲金融風暴後財務體質明顯改善,除有基本面支撐,成長潛力也最強勁,經歷這波回檔修正,本益比從過去5年平均的16倍修正至10.8倍,評價面相對具吸引力。
寶來新興亞洲龍頭基金經理人呂自勇表示,新興亞洲國家債務占GDP比重多在5成以下,且短期債務占外匯存底比重在安全水位,即使面臨外債贖回,也不會像歐美市場引發違約聯想與市場劇烈波動。他指出,現階段股市隨國際局勢震盪,但人口紅利與人均所得提高引發的內需成長力道依然強勁,相關企業獲利仍可期待。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吳君函表示,亞太國家政府沒有過度借貸的狀況,各國財政盈餘且應變籌碼較多,可從容面對新一波債務危機。以現在預估本益比來看,12個亞洲國家全數低於5年期預估本益比,大陸更是折價比較高的市場。
匯豐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白培森表示,大陸出口年成長24.5%、零售銷售持穩年成長17%、固定資產投資維持在年成長25%,經濟成長「三力」動能持穩,皆有兩位數成長,經濟軟著陸應該沒問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